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23231127一P20L11~P22L6第二說法軌理分四~思彼即我安樂具

原文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一思惟說法所有勝利.二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三以何意樂加行而說.四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  今初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而說法者勝利極大。勸發增上意樂中云.「慈氏.無染法施.謂不希欲.利養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種是其勝利。何等二十.謂成就念.成就勝慧.成就覺慧.成就堅固.成就智慧.隨順證達出世間慧.貪欲微劣.瞋恚 (ㄔㄣ~ㄏㄨㄟˋ) 微劣.愚癡微劣.魔羅於彼不能得便.諸佛世尊而為護念.諸非人等於彼守護.諸天於彼助發威德.諸怨敵等不能得便.其諸親愛終不破離.言教威重.其人當得無所怖 (ㄅㄨˋ) 畏.得多喜悅.智者稱讚.其行法施是所堪 (ㄎㄢ) 念。」於眾經中所說勝利.皆應至心發起勝解。其中成就堅固者.新譯集學論中.譯為成就勝解.諸故譯中.譯為成就勇進。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者。如薄伽梵 (ㄅㄛˊ~ㄍㄚ~ㄈㄢˋ) 說佛母時.自設座等.法者尚是諸佛所應恭敬之田.故應於法起大尊敬.及應隨念大師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以何意樂加行而說中.其意樂者.謂應安住.海慧問經所說五想。謂於自所應起醫想.於法起藥想.於聞法者起病人想.於如來所起善士想.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及於徒眾修習慈心。應斷恐他高勝嫉妬 (ㄐㄧˊ~ㄉㄨˋ) .推延懈怠 (ㄒㄧㄝˋ~ㄉㄞˋ ).數數 (ㄕㄨㄛˋ~ㄕㄨㄛˋ) 宣說所生疲厭.讚自功德舉他過失.於法慳吝 (ㄐㄧㄢ~ㄌㄧㄣˋ) .顧著 (ㄓㄨㄛˊ) 財物謂衣食等。應作是念.為令自他得成佛故.說法功德.即是我之安樂資具。其加行者.謂先沐浴具足潔淨.著鮮淨服.於其清潔悅意處所.坐於座已.若能誦持伏魔真言.海慧經說則其周匝 (ㄓㄡ ㄗㄚ) 百踰繕那 (ㄩˊ~ㄕㄢˋ~ㄋㄚˋ) .魔羅及其魔眾諸天所不能至.縱使其來亦不能障.故應誦咒。次以舒顏.具足審定義理所有喻因至教.而為宣說。妙法白蓮經云.「智者常應無嫉妬.說具眾義和美言.復應遠離諸懈怠.不應起發厭患想。智者應離一切慼 (ㄑㄧ) .應於徒眾修慈力.晝夜善修最勝法.智以俱胝 (ㄐㄩˋ~ㄓ) 阿庾 (ㄩˇ) 喻.令眾愛樂生歡喜.於彼終無少希欲.亦不思欲諸飲食.噉 (ㄉㄢˋ) 嚼 (ㄐㄩㄝˊ) 衣服及臥具.法衣病緣醫藥等.於諸徒眾悉無求。餘則智者恆願自.及諸有情當成佛.為利世故而說法.思彼即我安樂具。」 消文 第二說法軌理分四.一思惟說法所有勝利.二發起承事大師及法.三以何意樂加行而說.四於何等境應說...

20231120一P19L10~P20L10勸發增上意樂亦云~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原文 勸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是愛著言說失。」又云.「如有處居觀戲場.談說其餘勇士德.自己失壞殷重修.此是愛著言說失。」又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於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爾.思此中義如其味.故應遠離言說著.常不放逸思惟義。」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隨念世尊是說法師.發起恭敬。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聞如是法.令勝者教.久住於世。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故須正為.決擇自身.而聽聞之。譬如欲知面上有無黑污等垢.照鏡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為有諸過失.由聞正法現於法鏡.爾時意中便生熱惱.謂我相續何乃至此。次乃除過.修習功德.是故須應隨法修學。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是如蘇達薩子.請月王子宣說法時.菩薩了知彼之意樂.成聞法器而為說法。總之應作是念發心.謂我為利一切有情.願當成佛.為成佛故.現見應須修學其因。因須先知.知須聽法.是故應當聽聞正法。思念聞法勝利.發勇悍心.斷器過等而正聽聞。 消文 《勸發增上意樂》亦云:「謂我失修今何作,歿時凡愚起憂悔,未獲根底極苦惱,此是愛著言說失。」 字義 勸發增上意樂:《勸發增上意樂》經。 謂:說。 歿時:歿,音同末。死掉的時候。臨終的時候。 消文 《勸發增上意樂》這部經文中也提到:「說我荒廢了修行,如今該怎麼辦?臨終的時候,凡夫、愚人生起憂煩且悔恨的心,由於沒有擁有佛法的根底,所以極端的苦惱,這就是過於喜好執著於空談、議論所衍生的過失害處。」 又云:「如有處居觀戲場,談說其餘勇士德,自己失壞殷重修,此是愛著言說失。」 字義 觀戲場:觀看戲劇的現場。 殷重修:殷切而慎重修習。 消文 《勸發增上意樂》經又說:「就好比我們在看戲劇的劇院現場中,只會空談評論著劇中的演員勇猛學佛的劇情,而自己卻荒廢了殷切而慎重地修習佛法、這是貪愛執著空談、議論所衍生的過失害處。」 又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於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爾,思此中義如其味,故應遠離言說著,常不放逸思惟義。」 字義 不放逸:努力進德修業,不放任自己。佛家所說五十一種心理現象中的一種。對已斷的惡,防治它,使它不再生起;所修的善法,使它增長。 消文 《勸發增上意樂》經再度提到:...

20231113一P18L7~P19L10我等自從無始~根護得聞知彼岸

原文 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痾.如具癩者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無脫。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如是於此教出家.遍了力根靜慮已.若於修行不精進.不勤現證豈涅槃。」又云.「我雖宣說極善法.汝若聞已不實行.如諸病者負藥囊.終不能醫自體病。」入行論亦云.「此等應身行.唯言說何益.若唯誦藥方.豈益諸病者。」故於殷重修.應當發起療病之想。言殷重者.謂於善知識教授.諸取捨處.如實行持。此復行持.須先了知.知則須聞。聞已了知.所有須要.即是行持。故於聞義.應隨力能.而起行持.是極扼要。如是亦如聽聞集云.「設雖有多聞.不善護尸羅.由戒故呵彼.其聞非圓滿。設雖聞寡少.能善護尸羅.由戒故讚彼.其聞為圓滿。若人既少聞.不善護尸羅.由俱故呵彼.其禁行非圓。若人聞廣博.及善護尸羅.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圓滿。」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若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護得聞知彼岸。」 斷句 我等自從無始,而遭煩惱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義,僅一、二次,非為完足。故於圓具一切道分,應勤勵力,如瀑流水,以觀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長時習近重病疴,如具痲瘋斷手足,依少服藥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極為切要。如有此想,餘想皆起。此若僅是空言,則亦不為除煩惱故,修教授義,唯樂多聞。猶如病者,求醫師已而不服藥,若唯愛著所配藥品,病終無脫。《三摩地王經》云:「諸人病已身遭苦,無數年中未暫離,彼因重病久惱故,為療病故亦求醫。彼若數數勤訪求,獲遇黠慧明了醫,醫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藥。受其珍貴眾良藥,若不服用療病藥,非醫致使非藥過,唯是病者自過失。如是於此教出家,遍了力根靜慮已,若於修行不精進,不勤現證豈涅槃?」又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