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一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教授先導已宣說訖。

  •  原文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若講聞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緣.則昔所集於法法師.不恭敬等一切業障.悉能清淨。諸新集積亦截其流。又講聞軌至於要故.所講教授於相續上.亦成饒益。總之先賢由見此故.遂皆於此而起慎重.特則今此教授.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現見此即極大教授.謂見極多由於此事未獲定解.心未轉故.任說幾許深廣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煩惱助伴。是故如云初一若錯乃至十五。故此講聞入道之理.諸具慧者應當勵力。凡講聞時.下至應令具足一分。講教授前第一加行.即是此故。恐其此等文詞浩繁.總略攝其諸珍要者.廣於餘處應當了知。教授先導已宣說訖(ㄑㄧˋ)。
  • 翻譯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者。由講聞法所獲眾善.應以猛利欲心迴向現時究竟.諸希願處。若以是軌講聞正法者.雖僅一座亦定能生如經所說所有勝利。若講聞法至扼要故.依是因緣.則昔所集於法法師.不恭敬等一切業障.悉能清淨。諸新集積亦截其流。又講聞軌至於要故.所講教授於相續上.亦成饒益。總之先賢由見此故.遂皆於此而起慎重.特則今此教授.昔諸尊重殷重尤極。
    • 釋義
      • 軌理:軌則與方法。
      • 迴向:迴向,或作回向、轉向、施向、迴施(梵語:pariṇāmanā;巴利語:pattidāna、pattānumodanā,佛教術語,在大乘佛教中通常指迴轉自己所修之功德於眾生或法界,助其早日成就佛道,是菩薩修行的一部分。梵文Pariṇāmanā的原義是轉向、迴轉、前進,漢語譯為迴向,義爲「迴轉趨向」。簡單地說,就是將自己所做善業功德,迴轉而投向於某一明確的目標,有三種迴向:
        菩提迴向(bodhipariṇāmanā):菩提迴向即迴向於增長菩提(覺悟),早成佛道,菩薩行者的迴向,就要以自他皆成佛爲最高目標。
        實際迴向:實際迴向是將所修的一切善行,迴向真如實際(涅槃)的證得。
        眾生迴向:眾生迴向即迴向於眾生,讓眾生同獲福德利益,大乘佛教認為,自己所做善業功德,不僅僅要自己得到善報,也要佈施給所有眾生同沾利益。比如在淨土宗的迴向文中,多稱願自他共同往生極樂世界。
        迴向是菩薩乘的重要修行方法,可長養慈悲心、施捨心。 
      • 猛利欲心:
      • 現時:現今、目前。
      • 究竟:畢竟、結果、真相、事實。
      • 諸新集積亦截其流:
      • 相續:相續(梵語:saṃtati,巴利語:santati),是佛教術語,義為有為法前因後果連續不絕。
      • 饒益:富有、豐足。
      • 殷重:繁重。懇切深厚。
      • 尤:更加、格外。
      • 極:程度最高、最大的。很、甚。

  • 消文
    在講說佛法、聽聞佛法結束時應該進行的軌則與方法就是~迴向。迴向,簡單地說,就是將自己所做善業功德,迴轉而投向於某一明確的目標。自己在講說佛法、聽聞佛法結束後所做的善業功德,不僅僅自己要得到善報,也要佈施給所有眾生共同享有利益。迴向是菩薩乘的重要修行方法,可長養慈悲心、施捨心。
    複習~
    怎麼樣<講說>佛法與怎麼樣<聽聞>佛法(具足了「著作者殊勝」與「所著的內容殊勝」的佛法),總共分成了三部分來闡述。
    第一個部分,聽聞佛法的方法;
    第二個部分,講說佛法的方法;
    第三個部分,聽聞佛法、講說佛法結束後,應該共同來迴向。
    第三個部分是我們現在要學習的。
    經由依照佛法的講說與聽聞所獲得的所有善業,應該以強猛的渴求心,迴向到這一生、未來生與最圓滿成佛果位的所有希求發願的目標。同時也要佈施給所有的眾生一同獲得這樣的利益。
    如果能遵循上述的這些軌則來講說佛法與聽聞佛法,即便只有一場佛法的開示,也必定能生出有如經典中所說的所有利益。由於掌握了講說佛法、聽聞佛法的要點的緣故, 往昔所有不恭敬佛法以及不恭敬講說佛法的法師而累積的一切業障都能夠因此而被淨化清除,就算有新累積的業障也能馬上阻斷其繼續流傳累積。也因為把握了講說佛法、聽聞佛法的扼要,所以講說佛法所教授的內容也能在身心上產生利益。總而言之,過去的祖師大德們,因為能體認到講說佛法、聽聞佛法的殊勝利益,因此都對講說佛法、聽聞佛法非常的慎重,本論現在特別教授的內容,就是往昔善知識們尤其重視的部分。
  • 翻譯
    現見此即極大教授.謂見極多由於此事未獲定解.心未轉故.任說幾許深廣正法.如天成魔.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煩惱助伴。是故如云初一若錯乃至十五。故此講聞入道之理.諸具慧者應當勵力。凡講聞時.下至應令具足一分。講教授前第一加行.即是此故。恐其此等文詞浩繁.總略攝其諸珍要者.廣於餘處應當了知。教授先導已宣說訖(ㄑㄧˋ)。
    • 釋義
      • 定解:就是你認為是真理並且奉行的那些東西。
      • 勵力
      • 具足一分
      • 第一加行
      • 浩繁
      • 訖(ㄑㄧˋ)
    • 消文
      現在見到學習到這個章節(怎麼樣<講說>佛法與怎麼樣<聽聞>佛法(具足了「著作者殊勝」與「所著的內容殊勝」的佛法))是相當重要的教授內容,因為見到了太多人對於講聽佛法的軌理,無法確認它就是真理並且真心奉行。更因此無法獲得正確的認知,而沒有從根本去轉變自己的內心的緣故,就算講說、聽聞再多的再深廣的佛法,反而都像天神變成魔鬼一般,本是是為了要淨除煩惱而學習佛法,反而變成為生起煩惱的助伴。所以就像是說:「如果從初一一開始就弄錯了,那將會一直錯到十五」。因此對於學習這個章節——講說佛法與聽聞佛法的軌理,所有具足智慧的人們,應當勤奮努力。在每一次講說佛法與聽聞佛法時,都能因為研讀了這一個章節,而具備有這最起碼的一分的觀念與態度,也都能因為研讀了這一個章節,而在每一次講說佛法與聽聞佛法前,都能為開講教授前做出最佳的前行準備,這,就是學習講聞佛法的軌理的目的。
      由於擔心眾多經典中的有關講聞佛法的文詞過於浩大繁多,在這邊,只簡略的收集最精華最寶貴的部分,其他更廣泛的內容,自己應該要從其他經典之中去更深入地學習了解。有關於教授講聽佛法的軌理的前行,我們已經講完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40115一P.27L8由時運故~P.08L6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23231127一P20L11~P22L6第二說法軌理分四~思彼即我安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