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一P15L7~P16L2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 原文
如何講聽二種殊勝相應法中分三.一聽聞軌理.二講說軌理.三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初中分三.一思惟聞法所有勝利.二於法法師發起承事.三正聽軌理。 今初
聽聞集云.「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ㄋㄧㄝˋ ㄆㄢˊ)。」又云.「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為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亦是譽德最勝藏.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又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於其所說諸聞勝利.應當決心發起勝解。 - 注音
如(ㄖㄨˊ) 何(ㄏㄜˊ) 講(ㄐㄧㄤˇ) 聽(ㄊㄧㄥ) 二(ㄦˋ) 種(ㄓㄨㄥˇ) 殊(ㄕㄨ) 勝(ㄕㄥˋ) 相(ㄒㄧㄤ) 應(ㄧㄥ) 法(ㄈㄚˇ) 中(ㄓㄨㄥ) 分(ㄈㄣ) 三(ㄙㄢ) .一(ㄧ) 聽(ㄊㄧㄥ) 聞(ㄨㄣˊ) 軌(ㄍㄨㄟˇ) 理(ㄌㄧˇ) .二(ㄦˋ) 講(ㄐㄧㄤˇ) 說(ㄕㄨㄛ) 軌(ㄍㄨㄟˇ) 理(ㄌㄧˇ) .三(ㄙㄢ) 於(ㄩˊ) 完(ㄨㄢˊ) 結(ㄐㄧㄝˊ) 時(ㄕˊ) 共(ㄍㄨㄥˋ) 作(ㄗㄨㄛˋ) 軌(ㄍㄨㄟˇ) 理(ㄌㄧˇ) 。 初(ㄔㄨ) 中(ㄓㄨㄥ) 分(ㄈㄣ) 三(ㄙㄢ) .一(ㄧ) 思(ㄙ) 惟(ㄨㄟˊ) 聞(ㄨㄣˊ) 法(ㄈㄚˇ) 所(ㄙㄨㄛˇ) 有(ㄧㄡˇ) 勝(ㄕㄥˋ) 利(ㄌㄧˋ) .二(ㄦˋ) 於(ㄩˊ) 法(ㄈㄚˇ) 法(ㄈㄚˇ) 師(ㄕ) 發(ㄈㄚ) 起(ㄑㄧˇ) 承(ㄔㄥˊ) 事(ㄕˋ) .三(ㄙㄢ) 正(ㄓㄥˋ) 聽(ㄊㄧㄥ) 軌(ㄍㄨㄟˇ) 理(ㄌㄧˇ) 。 今(ㄐㄧㄣ) 初(ㄔㄨ)
聽(ㄊㄧㄥ) 聞(ㄨㄣˊ) 集(ㄐㄧˊ) 云(ㄩㄣˊ) .「由(ㄧㄡˊ) 聞(ㄨㄣˊ) 知(ㄓ) 諸(ㄓㄨ) 法(ㄈㄚˇ) .由(ㄧㄡˊ) 聞(ㄨㄣˊ) 遮(ㄓㄜ) 諸(ㄓㄨ) 惡(ㄜˋ) .由(ㄧㄡˊ) 聞(ㄨㄣˊ) 斷(ㄉㄨㄢˋ) 無(ㄨˊ) 義(ㄧˋ) .由(ㄧㄡˊ) 聞(ㄨㄣˊ) 得(ㄉㄜˊ) 涅(ㄋㄧㄝˋ) 槃(ㄆㄢˊ) (ㄋㄧㄝˋ ㄆㄢˊ)。」又(ㄧㄡˋ) 云(ㄩㄣˊ) .「如(ㄖㄨˊ) 入(ㄖㄨˋ) 善(ㄕㄢˋ) 覆(ㄈㄨˋ) 蔽(ㄅㄧˋ) .黑(ㄏㄟ) 暗(ㄢˋ) 障(ㄓㄤˋ) 室(ㄕˋ) 內(ㄋㄟˋ) .縱(ㄗㄨㄥˋ) 然(ㄖㄢˊ) 有(ㄧㄡˇ) 眾(ㄓㄨㄥˋ) 色(ㄙㄜˋ) .具(ㄐㄩˋ) 眼(ㄧㄢˇ) 亦(ㄧˋ) 莫(ㄇㄛˋ) 見(ㄐㄧㄢˋ) 。如(ㄖㄨˊ) 是(ㄕˋ) 於(ㄩˊ) 此(ㄘˇ) 中(ㄓㄨㄥ) .生(ㄕㄥ) 人(ㄖㄣˊ) 雖(ㄙㄨㄟ) 具(ㄐㄩˋ) 慧(ㄏㄨㄟˋ) .然(ㄖㄢˊ) 未(ㄨㄟˋ) 聽(ㄊㄧㄥ) 聞(ㄨㄣˊ) 時(ㄕˊ) .不(ㄅㄨˋ) 知(ㄓ) 善(ㄕㄢˋ) 惡(ㄜˋ) 法(ㄈㄚˇ) 。如(ㄖㄨˊ) 具(ㄐㄩˋ) 眼(ㄧㄢˇ) 有(ㄧㄡˇ) 燈(ㄉㄥ) .則(ㄗㄜˊ) 能(ㄋㄥˊ) 見(ㄐㄧㄢˋ) 諸(ㄓㄨ) 色(ㄙㄜˋ) .如(ㄖㄨˊ) 是(ㄕˋ) 由(ㄧㄡˊ) 聽(ㄊㄧㄥ) 聞(ㄨㄣˊ) .能(ㄋㄥˊ) 知(ㄓ) 善(ㄕㄢˋ) 惡(ㄜˋ) 法(ㄈㄚˇ) 。」本(ㄅㄣˇ) 生(ㄕㄥ) 論(ㄌㄨㄣˋ) 亦(ㄧˋ) 云(ㄩㄣˊ) .「若(ㄖㄨㄛˋ) 由(ㄧㄡˊ) 聞(ㄨㄣˊ) 法(ㄈㄚˇ) 發(ㄈㄚ) 信(ㄒㄧㄣˋ) 意(ㄧˋ) .成(ㄔㄥˊ) 妙(ㄇㄧㄠˋ) 歡(ㄏㄨㄢ) 喜(ㄒㄧˇ) 獲(ㄏㄨㄛˋ) 堅(ㄐㄧㄢ) 住(ㄓㄨˋ) .啟(ㄑㄧˇ) 發(ㄈㄚ) 智(ㄓˋ) 慧(ㄏㄨㄟˋ) 無(ㄨˊ) 愚(ㄩˊ) 癡.用(ㄩㄥˋ) 自(ㄗˋ) 肉(ㄖㄡˋ) 買(ㄇㄞˇ) 亦(ㄧˋ) 應(ㄧㄥ) 理(ㄌㄧˇ) 。聞(ㄨㄣˊ) 除(ㄔㄨˊ) 癡暗(ㄢˋ) 為(ㄨㄟˊ) 明(ㄇㄧㄥˊ) 燈(ㄉㄥ) .盜(ㄉㄠˋ) 等(ㄉㄥˇ) 難(ㄋㄢˊ) 攜(ㄒㄧ) 最(ㄗㄨㄟˋ) 勝(ㄕㄥˋ) 財(ㄘㄞˊ) .是(ㄕˋ) 摧(ㄘㄨㄟ) 愚(ㄩˊ) 怨(ㄩㄢˋ) 器(ㄑㄧˋ) 開(ㄎㄞ) 示(ㄕˋ) .方(ㄈㄤ) 便(ㄅㄧㄢˋ) 教(ㄐㄧㄠˋ) 授(ㄕㄡˋ) 最(ㄗㄨㄟˋ) 勝(ㄕㄥˋ) 友(ㄧㄡˇ) 。雖(ㄙㄨㄟ) 貧(ㄆㄧㄣˊ) 不(ㄅㄨˋ) 變(ㄅㄧㄢˋ) 是(ㄕˋ) 愛(ㄞˋ) 親(ㄑㄧㄣ) .無(ㄨˊ) 所(ㄙㄨㄛˇ) 損(ㄙㄨㄣˇ) 害(ㄏㄞˋ) 愁(ㄔㄡˊ) 病(ㄅㄧㄥˋ) 藥(ㄧㄠˋ) .摧(ㄘㄨㄟ) 大(ㄉㄚˋ) 罪(ㄗㄨㄟˋ) 軍(ㄐㄩㄣ) 最(ㄗㄨㄟˋ) 勝(ㄕㄥˋ) 軍(ㄐㄩㄣ) .亦(ㄧˋ) 是(ㄕˋ) 譽(ㄩˋ) 德(ㄉㄜˊ) 最(ㄗㄨㄟˋ) 勝(ㄕㄥˋ) 藏(ㄘㄤˊ) .遇(ㄩˋ) 諸(ㄓㄨ) 善(ㄕㄢˋ) 士(ㄕˋ) 為(ㄨㄟˊ) 勝(ㄕㄥˋ) 禮(ㄌㄧˇ) .於(ㄩˊ) 大(ㄉㄚˋ) 眾(ㄓㄨㄥˋ) 中(ㄓㄨㄥ) 智(ㄓˋ) 者(ㄓㄜˇ) 愛(ㄞˋ) 。」又(ㄧㄡˋ) 云(ㄩㄣˊ) .「聽(ㄊㄧㄥ) 聞(ㄨㄣˊ) 隨(ㄙㄨㄟˊ) 轉(ㄓㄨㄢˇ) 修(ㄒㄧㄡ) 心(ㄒㄧㄣ) 要(ㄧㄠˋ) .少(ㄕㄠˇ) 力(ㄌㄧˋ) 即(ㄐㄧˊ) 脫(ㄊㄨㄛ) 生(ㄕㄥ) 死(ㄙˇ) 城(ㄔㄥˊ) 。」於(ㄩˊ) 其(ㄑㄧˊ) 所(ㄙㄨㄛˇ) 說(ㄕㄨㄛ) 諸(ㄓㄨ) 聞(ㄨㄣˊ) 勝(ㄕㄥˋ) 利(ㄌㄧˋ) .應(ㄧㄥ) 當(ㄉㄤ) 決(ㄐㄩㄝˊ) 心(ㄒㄧㄣ) 發(ㄈㄚ) 起(ㄑㄧˇ) 勝(ㄕㄥˋ) 解(ㄐㄧㄝˇ) 。 - 翻譯
- 釋義
- 二種殊勝:「作者殊勝」與「所著內容殊勝」
- 殊勝:就是稀有而超絕的意思。在佛門中,殊勝一詞被常常用來讚嘆法會的莊嚴、因緣的難縫、法門的玄妙等。
- 相應:1.互相呼應、照應。2.相宜、合適。3.契合。為梵語瑜伽的意譯。如:「上師相應法。」4.舒服、滿意。5.幫忙。
- 分三:分成三部分。
- 軌理:應該注意的事項,軌則或方法的意思。
- 共作:
- 初中:
- 思惟:思量。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將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經由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也作「思維」。
- 聞法:聽聞佛法。
- 於法、法師:對於佛法、對於說法的法師。
- 發起承事:升起敬重承事的心。
- 正聽:不偏斜、合於法則的、合於道理的聽。
- 今初:現在開始。
- 《聽聞集》:出自《烏陀南》(意譯作自然、法句、嘆、譔錄、自說、無問自說、感興偈。),乃佛為正法久住,不待他人請問,自願宣說之教法。後來法就尊者將此零散佛語編輯成書。
- 云:說。
- 諸法:指在現實世界中,以各種姿態呈現出來的「一切現象」。
- 遮:ㄓㄜ。阻擋、攔阻。
- 諸惡:對世出世間一切惡行。
- 斷:截開。隔絕、不延續。戒除。
- 無義:無義散亂。散亂有外、內兩種,外散亂指整天跟人說閒話,做些無聊瑣事;內散亂則是內心經常掉舉、昏沉,在無意義的狀態中耗盡時光。
- 涅槃: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
- 善覆蔽:完全掩蓋遮蔽。
- 障:阻塞、阻隔。遮蔽、遮擋。用來遮蔽或保護的東西。
- 眾色:種類、式樣。如:「貨色齊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 具:有、備有。
- 本生論:本生,音譯作闍多伽、闍陀,又稱本生經、生經、本生故事,是世尊釋迦牟尼佛還未成佛,仍為菩薩時的前世故事。上座部佛教小部中的最後一部本生經為《毘輸安呾囉王子本生史經》,經中的毘輸安呾囉王子即是世尊在人間勤修波羅蜜的最後一世。
- 發信意:發就是啟發,信意味著真實的、該相信的。確定地認可,「認可」就是完全接受,完全認同。
- 成妙歡喜:平常我們對世間很多東西也會歡喜,可是這個歡喜不妙,妙歡喜是真實無欺的。比如我們剛才說的魚餌,魚吞餌的時候蠻歡喜,一吞下去就不妙了。
- 獲堅住:心中生起堅定不移
- 無愚癡:消除愚痴
- 最勝財:最殊勝的財富
- 摧愚怨器:是摧毀愚痴怨敵的利器
- 最勝友:最殊勝的友伴
- 大罪軍:重大罪業的部隊
- 最勝軍:最精良殊勝的軍隊
- 譽德:聲譽、功德
- 最勝藏:最殊勝的經典寶藏
- 善士:高尚士夫
- 勝禮:最殊勝的贈禮
- 智者愛:智者都會恭敬禮遇
- 隨轉:依法意轉
- 修心要:修持戒、定、慧等精要法義
- 少力:花少許辛勞
- 脫生死城:跳脫生死輪迴
- 諸聞勝利:上述聽聞殊勝利益
- 發起勝解:下定決心努力修持,使得內心生起堅定的深刻理解。
- 消文
怎麼樣<講說>與怎麼樣<聽聞>同時兼具著兩種很秀(玩電動時讚美的術語,有特別優異的意思),也就是<著作者很秀>與<所著作的內容很秀>的佛法,我們分成三個部分來闡述:
第一部分、聽聞佛法的方法;
第二部分、講說佛法的方法;
第三部分、聽聞、講說佛法完成後如何共同來迴向的方法。
而第一部分、<聽聞佛法的方法>中又再分成三個小單元:
單元一、聽聞佛法有哪些好處;
單元二、敬重、服事、供養佛法以及講說佛法給我們聽聞的法師;
單元三、正確專注的聽聞的方法。
現在開始講聽聞佛法有哪些好處。
〈聽聞集〉說:「學習佛法的人透過聽聞能夠了解在現實世界中,以各種姿態呈現出來的一切表象。學習佛法的人透過聽聞可以阻擋、攔阻罪孽。學習佛法的人透過聽聞可以斷除無意義的散亂、放縱、安逸。學習佛法的人透過聽聞,最後還可以證得涅槃。也就是能寂滅一切貪、瞋、痴,永遠不再輪迴生死。」
〈聽聞集〉中又提到:「就好像進入到一間被完全掩蓋遮蔽的漆黑無光的房間內,即使屋內有許多的物品,即使你擁有眼睛,但只要沒有任何光源的反射,你還是什麼都看不到。同樣的,如今你投胎生而為人(號稱萬物之靈的靈長類),雖然你一出生就擁有了生而為人的最基本的智慧,然而,在你還沒有聽聞佛法之前,你還是不知道什麼是善法,什麼是惡法。你的眼睛健全,好比你擁有生而為人的最基本的智慧;如果又有光源的反射,光源就好比你聽聞到的佛法,這時候,你才能夠見到各種物品。能見到各種物品的比喻,就好比你(眼睛)藉由聽聞佛法(光源)才能夠了解到善法與惡法(物品)。」
〈本生論〉中也記載著說:「如果經由了聽聞佛法,可以讓學佛的人的心生出了信心,學佛的人聽聞佛法後心中會生起堅定不移的妙善歡喜,這裡的妙善,指的是此生真正的歡喜,而不是只會盲目追逐欲望的滿足的那種先樂後苦的假歡喜。學佛的人聽聞佛法還能啟發智慧並且能消除愚痴,上述這麼多的好處,就算要學佛的人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作為代價,去交換取得到聽聞佛法的機會那其實也算是合理的。
聽聞佛法好比除去無明的智慧燈火,可以照破愚痴的黑暗;
聽聞佛法所獲得的智慧,是盜賊等無法搶奪最珍貴的財富。
聽聞佛法是摧毀愚痴怨恨仇敵的有力武器;
聽聞佛法是最殊勝的朋友伴侶,
因為它能夠指示我們、開啟這個最有效益的成佛的最正確的方法,所以聽聞佛法當然是我們最殊勝的朋友。聽聞佛法是我們的至親,就算在我們貧窮困苦的時候,它也不離不棄;聽聞佛法是我們對治煩惱、生病痛苦時的良藥,而且它完全不會有任何的副作用;聽聞佛法是一支最精良的常勝軍,它可以摧毀戰勝煩惱罪業的惡敵;
聽聞佛法也可以獲得美好的聲譽,可以享受到究竟快樂的寶藏;遇到善知識而能聽聞佛法,這就是我們所能獲得的最棒的禮物;聽聞佛法是所有的智者的最愛。〈本生論〉又說:「聽聞佛法可以轉變我們的心性(聽聞以後隨即依之修行的態度,奉為修行的核心)聽聞佛法後依法轉變心性,去修持戒、定、慧等精要法義,如此就能只花費少許辛勞而可以跳出生死輪迴。」對於上述聽聞佛法的殊勝利益,應當下定決心努力修持,使得內心生起堅定的深刻理解。
留言
張貼留言